房天下>  资讯中心  >四海为家>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重磅规划!治理“生态病”,关乎西安人未来生活质量!

四海为家2024-05-30 11:29:46来自北京市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建设以及人居建设发展之外,关于城市的生态空间规划也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解决城市的“生态病”,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在这两天西安市自然资源局也正式发布《西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从内容来看,规划对西安自然地理现状、未来的发展目标、生态修复结构、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等均做出了明确。

特别是在这份《规划》中,随着目标节点的明确,未来城市生活的生态空间品质提升之下,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南山,低头闻花香的美好景象,不再只是一瞬的惊喜,而成为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的美好底色。

而这,对于在西安生活的每一个西安人,都非常值得关注。

三个节点修复目标
打造两大自然生态格局

根据《规划》,未来城市的生态修复目标以及自然生态格局也已经得到了明确。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任务安排,结合市域生态修复需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接下来西安将重点从生态质量、生态修复治理两个方面明确生态修复目标。

近期2025年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到2025年,计划新增林地提质改造面积106.28平方千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8.03%,森林蓄积量达到3857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64%,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0%,新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面积330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60.26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达到70.51%。

回顾十四五规划,在生态保护指标中也同样明确到2025年西安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条件为≥48.03%。而在今年3月随着官方报道数据出炉,西安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8.03%,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

中期2030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基本形成,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等关键生态空间得到全面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持续优化,城市韧性显著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远期2035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得到整体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持续彰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构筑起安全、健康、美丽、和谐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

到2035年,森林蓄积量达4300万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43.81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3.82%,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5%,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5%,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达到5113.75平方千米。

在这样的发展目标之下,为了进一步对城市生态进行修复,西安的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格局也已经明确。

“一山九塬八水七田”的自然地理格局

一山:秦岭

九塬:黄土台塬

白鹿塬、少陵塬、神禾塬、八里塬、铜人塬、乐游塬、荆山塬、竹峪翠峰塬、代王马额塬

八水渭河及主要支流

渭河、泾河、浐河、灞河、滈河、潏河、沣河、涝河

七田优质集中农田

黑河灌区农田区、涝河灌区农田区、沣河灌区农田区、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区、泾惠渠灌区农田区、临潼东部农田区、东南川塬农田区

“一屏一带一城,多廊多片多点”生态修复格局

一屏: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屏障

一带:渭河生态景观修复带

一城:中心城区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区

多廊:多条生态廊道

多片:多片农田生态提升区

多点:多个自然保护地、台塬等生态斑块

划定七大生态修复分区
进一步优化生态网络结构

在生态修复格局确立之外,为了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还划定了七大生态修复分区。

黑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提升区:

位于黑河上游,是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区,范围涉及周至12个镇。

涝河-沣河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提升区:

位于涝河、沣河上游,是渭河水系重要水源涵养区,范围涉及鄠邑、长安13个镇(街道)。

灞河中上游碳汇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区:

位于灞河中上游,碳汇潜力巨大,功能重要,范围涉及灞桥、蓝田、临潼24个镇(街道)。

浐河-潏河中游农田生态提升与水生态治理区:

位于浐河、潏河中游,范围涉及灞桥、蓝田、长安30个镇(街道)。

泾河-石川河-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区:

位于泾河、石川河、零河流域,范围涉及灞桥、高陵、阎良30个街道。

黑河-涝河下游水生态治理与农田生态提升区:

位于黑河、涝河下游,范围涉及周至、鄠邑、长安31个镇(街道)。

中心城区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区:

本区域是西安市城市功能核心区,是展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窗口,范围涉及114个街道。

这其中,黑河尚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黑河下游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涝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沣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灞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秦岭北麓山前地下水生态补给与综合治理项目、山前中部区域农田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这7个项目作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重点保护项目,也需要保持关注。

除了全域生态修复提升,最核心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应该就是中心城区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在规划中,针对中心城区生态修复提升的重点为:修复被破坏的水体,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韧性、城市生态品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来看,也同样将重点落位在滨水生态环境品质提升以及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工作上。

滨水方面,积极开展水生态建设与修复。按照“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原则,分区分类开展水生态恢复。

对八水河流(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滈河、潏河、沣河、涝河)及其他重要河流(黑河、新河、皂河、清河、石川河)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滩区治理、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对昆明池、渼陂湖等重点湖库因地制宜开展水生态修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对护城河进行截污治污,扩展城市生态空间。支持并推进蓝田县革命老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而回顾近两年,包括《西安市灞河重点区域风貌管控条例》、《西安市河湖滨水空间管控条例》、《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总河湖长令》等多条加强管理保护条例出炉,持续提升水岸宜居、宜景、宜游品质。

而城市生态品质提升方面,西安也在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优化城区绿地布局。

按照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要求,完善社区口袋公园、小广场、社区绿道建设。增强绿地生态功能,推进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海绵城市绿地、城市立体绿化建设,持续实施增绿扩绿工程,完善城市绿道总体格局,打造特色“品牌”绿道和个性城市公园,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每年新增城市绿地不小于5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底,建成区绿地率力争达到37.5%,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0平方米。

从2024年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来看,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均好度方面,西安排名特大城市第6位,且均好度出现明显上涨;三类公园覆盖中,社区公园覆盖率方面,西安也同样以59.85%数据位居特大城市第四位;人均公园保障度方面,西安也以56.33%位居特大城市第6位。

不断增长的生态数据,也同样在潜移默化提升着城市活力表现与城市宜居度。根据同样出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公园周边活力(2023年)》数据,随着公园生态的落位,公园周边相对活力增长明显的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交通、科教文化、商业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卫生、运动休闲等方面,而这也恰恰与人居需求相匹配。

随着这份《西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出炉,节点的不断明确,也期待后续大美大绿的西安,能够拥有更加舒适的宜居生活氛围!

最后,你认为西安近两年生态环境如何?

你家附近公园、绿道建设多不多?

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不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