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各类学校春季开学安排,日前有了具体的时间表。宅家很久的“神兽们”将陆续回归校园,已经疯了的家长们,终于要长舒一口气了!
渭南市近期推出“5000万旅游”,对近期前往旅游的人士提供门票和住宿方面的优惠,并对医护工作者实行全面免费政策。
2019年陕西全省常住人口增加11.81万人,增长0.31%,增量比上年减少17.15万人,增幅回落0.45%。更多详情往下看。

4月1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出《关于春季学期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工作的通知》,对相关年级开学时间和口罩发放进行了安排。
按照通知精神,各年级开学时间安排如下:
- 4月20日: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开学。
- 4月27日:小学4-6年级、中职学校非毕业班开学。
- 小学1-3年级、幼儿园(含学前儿童看护点)、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开学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研究评估后另行通知。
- 市属高校开学时间按照省教育厅通知执行。正式开学前学生不得提前返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前,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及其他聚集性活动。各相关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制定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及开学后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4月20日、4月27日开学的师生每人将获得西安市委市政府免费发放10天20只口罩,已复课的高三、初三及中职学校毕业班师生每人将再度获得免费发放10天20只口罩。


4月8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升小、小升初)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民办学校中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学位,按照公办学校划片办法统一招生。2020年《通知》中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主要变化有四点:一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平台,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二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在审批地招生,审批地招生学位有余额的,可以适当扩大招生范围,但不得跨市域招生;三是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升小、小升初),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电脑随机录取全程接受社会监督,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四是参加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电脑随机录取,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对应学区公办学校,若无空余学位,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陕西省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的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免试”是指全省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一律不得以面试、面谈、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就近”是指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学区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地招生),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


4月9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876.21万人,比2018年增加11.81万人,增长0.31%,增量比上年减少17.15万人,增幅回落0.45%。数据显示,陕西人口增长进入转折期,出生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增长在近几年首次出现放缓的势头。总人口中,男性2000.23万人,占51.6%;女性1875.98万人,占48.4%,性别比为106.62(以女性为100)。201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0.55‰,比2018年下降0.12%,全年出生人口40.83万人,比2018年减少0.25万人,连续第二年出生率和出生人口下降。2010-2015年全省出生人口由36.34万人增长到38.22万人,2016、2017、2018、2019年分别达到40.46万人、42.48万人、41.08万人、40.83万人,全省出生人口数量依然较大。2019年全省出生人口构成中,一孩、二孩、多孩分别占43.32%、51.58%和5.1%,二孩比重,出生人口中二孩出生数量超过一半,“全面两孩”政策效应虽然有所减弱,但效果依然明显。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 60岁及以上人口702.3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7.6万人,该年龄段人口占比18.12%,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18年较上年上升0.66%。2019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303.6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57.25万人,城镇化率59.43%,比2018年提高1.3%,增幅高于0.28%。2019年,全省11个市(区)中,有5个地市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西安市城镇化率超过70%,铜川市、延安市、杨凌示范区城镇化率均超过60%。

4月10日起,渭南市推出5000万元“旅游消费惠民大礼包”,用于全市旅游景区门票、住宿及文化展演等文旅消费市场等,全年对医务工作者免费。自4月20日至9月20日,渭南全市开展“渭南人乐游渭南”活动,在此期间:1、渭南市民均可享受全市25家收费A级旅游景区(含华山景区)门票半价、星级酒店入住半价的优惠;2、设立100万元旅行社及专职导游奖补资金,鼓励旅行社以“登华山、揽黄河、赏民俗、趣渭南”为宣传主题,推出黄河文化旅游特色精品线路;3、设立平台营销专项奖补资金,鼓励开发、推广、销售“二日游”以上渭南旅游线路产品以及“景区+酒店”等组合旅游产品;4、开展“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动,2020年全年,渭南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含华山景区)都对医务工作者、渭南市援助湖北医务人员及家属实行门票免费政策。


4月10日,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和集中供热情况新闻发布会消息,2019年全年“蓝天”达225天,较2018年增加10天。这一数据有两个“成果”:
- 在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首次整体退出后20位,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进入前30名。
- 西安超额完成国家下达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天的改善目标。

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取得:1、产业结构调整:压减西京水泥产能30万吨,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771户,完成25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项目和7家砖瓦、铸造企业废气综合治理。2、能源结构调整:14.72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12台燃煤锅炉完成清洁化改造,1544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3、淘汰老旧车辆:2019年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54128辆,依法查处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及流动油罐车10起。4、持续开展露天焚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落实和扬尘污染防治督导检查,查处各类大气污染问题945个,曝光问题261批次。5、发布预警,在天气发生变化时,提前要求全市的建设、出土、拆迁等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消纳场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必须停止涉土作业。近期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将突出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并提前做好应对夏季臭氧污染及“冬病夏治”相关工作。未来将依托西安“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调度作用,逐步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以上资讯来自西安晚报等,编辑=阳阳 编审=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