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通水一周年,汉江水穿越
秦岭,为西安等地提供了稳定的供水保障。通过生态鱼道和增殖放流站,确保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工程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保护生态与促进发展的典范。

你知道吗?引汉济渭工程已经通水一周年啦!这个工程可不简单,它让汉江水穿越了秦岭,源源不断地供给西安等地。佛坪县大河坝镇的覃晓平说,现在的三河口比以前大了好多倍!这个地方不仅名字好听,还成为了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调蓄中枢。如今,南来的汉江水已经占到了西安全市日供水量的近一半,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周至县的黄池沟配水枢纽,汉江水经过跋涉后再供给西安。陕西水务发展集团的魏溪说,目前日供水量已经突破了110万立方米,占据西安全市日供水量近一半。这个工程是我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通过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和支流三河口水库联合调度,让汉江水穿越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最终送往关中各地。
除了供水,工程还很注重生态保护。在黄金峡水利枢纽,有一条专为鱼类洄游设计的生态鱼道。陕西水务发展集团的马光明表示,生态鱼道的效果超过了预期,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鱼道内的鱼类种类已经超过10种,高峰期每天有上万尾鱼儿“返程”。
引汉济渭工程不仅解决了西安等地的水资源问题,还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佛坪县的佟小玲等村民通过工程带来的机会,发展起了采摘体验区,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工程还设有增殖放流站,通过科学手段保护了汉江的鱼类资源,让生态和发展实现了共赢。
这项重大工程的成功,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付出。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攻坚克难,还在生态保护上不遗余力。像在黄金峡水利枢纽上游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通过放流青鱼、草鱼、翘嘴鲌等12种鱼类,促进了汉江鱼类资源的恢复,也为流域内的朱鹮、白鹭等珍稀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在佛坪等地,工程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引汉济渭工程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茶园、中草药种植等绿色产业,像佛坪县这样的地方年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