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陕西省环境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日报  2015-04-29 07:02

[摘要] 报告评价了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环境质量,我省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偏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袁晓玲教授团队主持研究的《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在西安首次发布。报告评价了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环境质量,我省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偏上,高于平均水平。

陕西居于“低污染、高吸收”区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对策研究》,该报告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环境治理问题,首次提出了环境吸收因子指数的概念,不仅考虑了环境质量中的污染排放,也考虑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总结了科学、实用、动态性的环境综合治理评价指数。

由于近年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亦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作为环境质量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质量评价是正确认识环境质量状况,准确把握环境演变规律的前提,更是分析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改善环境质量可行路径的基础,构建科学、全面和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3)》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报告以环境质量平均值为标准,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为“高污染、高吸收”、“高污染、低吸收”、“低污染、低吸收”、“低污染、高吸收”四个分区,可以更直观更清晰地追溯到环境质量指数的构成。陕西省以19.28的综合指数位于“低污染、高吸收”区,排名偏上;环境质量指数前三位分别是海南、青海、天津。

将环境自净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环境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环境质量指标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出现。

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导原则和方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数,其中环境维度提出了55个标准。世界经济论坛“明天的全球领导者环境任务组”与耶鲁大学等合作建立了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是由环境系统、减轻环境压力、减轻人类脆弱性、社会和制度能力、全球管理等环境可持续性的5个核心组成部分。

袁晓玲教授认为,这些评价体系虽然能够包含环境因素评价可持续发展,但是未能独立的评价环境质量。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以往评价环境质量的文献中,无论是单指标评价还是多指标评价,都将环境污染等同为环境质量。然而却忽视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环境结构与状态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程度时,环境系统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过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这种能力就叫环境自净能力。而环境质量则是环境污染和环境自净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因此,环境质量评价中环境吸收的缺失,导致环境质量评价的失衡,降低了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袁晓玲教授介绍说,2011年,团队综合考虑了污染排放、污染治理与环境自净能力三项指标,从综合排放净化视角对中国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界定了环境污染、吸收因子的关系,迈出了环境吸收研究的步,但这些研究缺乏统一的研究框架,系统性分析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也有限,对环境吸收因子的内容、范围、传导机制仍未涉及,评价方法原理也有待改善

这次的报告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扩展和完善,以环境系统的自净原理为基础,研究环境吸收因子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环境吸收因子指数依据环境系统的自净原理,以“谁受污染谁自净”为原则,对照环境污染评价指数的指标,选取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自净能力有关的指标,分别包括城市绿地面积、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七个指标。

重新界定环境质量概念

该报告重新界定了环境质量的概念,评价中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数,并且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全书将分为八大区域: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每一个区域作为独立的一篇,在每一篇中分别评价了该区域各省份1996年—2010年环境污染排放指数和环境吸收因子指数,并计算出终的各省份1996年—2010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该书具有三个特点:是纵横向可比性。计算了1996年—2010年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对于每一个截面成员都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出发进行指数变化的比较;对于同一年份,不同截面成员的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进行排序。第二是区域的可比性。针对某个区域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情况和自然气候密切相关的特点,报告将划分为八大区域,可以针对不同区域之间进行环境质量指数的排序与比较,也可以对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进行指数的排序与比较。第三是针对性。对除港、澳、台和西藏外30个省份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能够观察到30个不同省份在1996年—2010年间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而分析影响不同省份环境质量变化背后的可能原因。

报告紧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抓住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综合评价这一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将环境吸收因子纳入环境质量的框架,提出了科学、实用、动态性的环境综合治理评价指数,深刻、全面的评价了中国及其八大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报告的问世对于我国当前环境综合评价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污染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