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齐骥牵头调研十年得失 住建部酝酿"二次房改"

西安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10-17 10:03

2009年10月13日,《华夏时报》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获悉,一个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与改革发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关司局一把手参与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目的在于谋划下一步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住建部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自此,从去年6月份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提出的"二次房改",终于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作为住建部智囊团成员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也曾公开表示:房地产制度建设滞后。

房改迹象已然很明显,由此引发的疑问是,"二次房改"是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还是在现有市场化的基础上对住房制度进行调整。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市场化依然是大趋势。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国庆60周年之际也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构建多层次、有区别的住房供应体系。

不过,上述知情人表示:"住建部对于房价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土地和信贷。"鉴于此,此次房改路径将会从住建部调研开始,而后可能会由国务院出面设立住房改革协调小组来统一部署。

房改导火线

引发本次房改热议的,表面上看似乎是来自三次房改上书。

次是在2008年6月,发改委专家刘会勇是"二次房改"提法的建议者。他指出:企事业单位应自建廉租房,租给单位职工居住作为过渡房,建房资金可以来自房改售房款。

随后的今年4月,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建议:"二次房改"应该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平租房等由政府提供的房子应该占到50%,将目前未纳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其中。

而掀起高潮的,则是今年7月住宅法专家李明等14位学者提出的"二次房改"建议。其内容是: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的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

李稻葵认为,房价水平已 过职工正常的支付能力,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房地产业的制度规则下,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他表示。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不是赢家,因为他们的财政收入得不到长期的保障。广大消费者不是赢家,因为房价的上涨远远超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房地产开发商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遭受了过多的社会责难,也不是赢家。最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是赢家,因为一旦房价上涨迅猛,就不得不推出各种政策,而这些政策往往不可能直接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得失有定论

房改得失瑕不掩瑜。"改革的步应梳理十年房改得失。"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

上一轮房改始于1998年的23号文件。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成功已成共识。陈国强表示,尽管其中暴露了问题,但市场化方向是正确的。作为开发商,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也深有体会:房改意义重大,改变了供给体系,形成了市场竞争格局,许多人实现了从无产到有产的突破。

"除了房改本身,房改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方面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总经理马越这样告诉记者。1997年底,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宏观经济指标全面恶化,1998年年均GDP增长首次低于1991年的8%,维持在7%附近。中国的房地产业却在房改后出现分水岭:住宅当年开工面积急剧跳升,达到1.6亿平方米,比往年平均水平猛增将近6000万平方米。

姜伟新在总结十年房改时表示:"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20.7平方米,2008年达到28平方米以上。"

或双轨前行

面对不断增长的高房价,相关部门在此之前也曾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件),强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对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住房制度,但房价依然我行我素。"23号文件是将住房市场化,而24号文件则是住房双轨制的开始,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成为可能,但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制度性的约束。"陈国强分析说。

二次房改矛头再次指向土地财政。"这些探索未明确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和责任,要想彻底地进行二次房改,必须改变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李稻葵认为。

北京远东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炜认为,二次房改的实质就是平衡房价过高和保障房滞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李稻葵看来,实施二次房改,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购房者之间可以实现多赢局面。"房子的产权归政府所有,但可打包给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建成的房子以平价租给企业职工,这样职工不用着急买房子,地方政府又可从经营的房子里面收取房租,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

不过,新的住房体系则牵涉到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各个环节和部门,并非住建部一家所能完成。李稻葵认为,二次房改应成立国务院住房改革协调小组,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央行等纳入其中。此建议与上述知情人所言完全吻合。"这既表明二次房改的决心,也关系其成败。"马越认为。

十年房改路

●1998年6月 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1998年7月 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

●1999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贷款买房、按揭等新概念开始登陆中国内地。

●2000年2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住房实物分配在已经停止!"

●2001年1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开始执行。

●2001年4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

●2001年6月 由建设部颁布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2002年5月 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2003年4月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2003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又称18号文件)。

●2004年4月 国土资源部、国家监察部联合颁发《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2005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就稳定房价提出八条意见(国八条)。

●2005年4月 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八项措施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即"新国八条")。

●200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2006年5月 国务院颁布了对房地产调控的六条意见,被业内称为"国六条"。

●2006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被业内称为"国十五条"。

●2006年7月 建设部联合其他五部委下发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被业内称为"外资限炒令"。

●2007年3月 《物权法》获得通过。

●2007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2007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发布9·27房贷政策。

●2008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

●2008年10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政策,降低存贷款金融利率、减免税费、降低房贷首付。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14位房地产界专家日前联名上书国土资源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议进行二次房改,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据统计,中等收入家庭大约占城镇人口的60%,按照我国现有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许多中等收入家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保障房,被称为高房价压力下的“夹心层”。

这次地产界专家上书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重点解决“夹心层”买房难的问题。对此,记者对此次联名提出建议的发起人、住宅法专家李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四定两竞”是创新关键

记者:你们的建议中提到希望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三三制”具体指什么?

李明:住房是准公共产品。一个好的住房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现行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而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出现了空当,无法满足。我们建议国家尽快进行二次房改,就是要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 (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同时相应实行政府划拨、“四定两竞”招标和“招拍挂”三类供地方式;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三支队伍共同参与住房建设。“四定两竞”是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方式招标供地建设的准市场化平价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收入家庭。这是住房制度创新的关键。

记者:您提到要限定5%的利润率,可是开发商会接受这个利润率吗?

李明:高地价和开发商的高利润是房价居高不下的两大原因。如果不对这两大推手做出明确的限定,无法建设让中产阶级买得起的公共住房。按照国际惯例开发商的利润通常不超过5%。房地产暴利带来了严重的恶果,有人说,一户住房消灭一个中产阶级。

改革现行住房制度条件已成熟

记者:以您为代表的这14位专家现在上书国家部委,提出应该进行“二次房改”,是因为你们觉得现在进行二次房改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了吗?

李明:高房价问题始终排在近几年热点问题的前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住有所居”。温家宝总理提出“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纠正住房全面市场化,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的住房国策。九成经济学家认为平均房价水平过高或较高,很多专家呼吁进行“二次房改”,建议国家采取控制地价、控制税费、控制利润“三控措施”来降低房价。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改革现行住房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李稻葵:房市得有个新玩法

“房地产市场现在这个玩法谁都玩不赢,得有一个新玩法、新制度,我称之为‘二次房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记者说。“内地应该向香港和新加坡学习,政府将大量平租房供应给‘夹心层’。”

李稻葵是中国经济学界最为活跃的经济学家之一。在李稻葵看来,中国楼市的一系列乱象,与现有的游戏规则有很大关系,“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玩法谁都玩不赢,地方政府靠卖地获得财政收入,地价卖高了老百姓抱怨,地价卖低了地方政府又得不到财政收入,这个玩法不可持续。”

在李稻葵看来,“要打破目前楼市僵局,必须进行第二次房改。”

李稻葵表示,第二次房改的基本方向应该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除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府要建更多的平租房,将目前未纳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其中,减轻高房价给“夹心层”带来的压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7日表示,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会对商品住房市场造成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的经验还从正面表明,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不相悖。

齐骥是在此间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作出上述表示。

齐骥说,对于大规模的建设保障性住房会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的问题,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主管部门,开了若干次专家学者座谈会,也到各地做了实地调研。

总体看,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所供应的群体是完全不同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是那些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对于这类家庭,他们收入水平低,不具备购买和承租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即使国家不建保障性住房,这部分家庭也很难进入商品住房市场。

因此,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会对商品住房市场造成大的影响。另外,随着保障对象的清晰界定,不同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渠道逐步明朗,也有利于居民稳定预期、稳定市场。

齐骥表示,在具体工作当中要注意处理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政策上必须界定,在标准上作出明确的划分。简单地说,该走市场的就走市场,该纳入保障的就纳入政府的保障。

齐骥还说,我们提倡城市的廉租住房建设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来进行,也鼓励地方在普通商品房当中配建一些保障性住房,这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便于这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和工作的方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